上周,利用粉丝给偶像刷流量的需求来疯狂牟利的“星援”app被查封,事件曝光后,国内粉丝的追星方式再次掀起热议。
遥望偶像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你不花钱,你就要用轮博、打榜、控评……来证明自己不是个“白嫖”粉,而是一直在为爱豆出一份力,争一口气。
我们爬取了微博“明星势力榜”自2015年11月至今的数据,来探究在这种“打榜”文化下,流量明星的格局变化。
“顶流”在更替,打榜未停息
2016年10月之前,微博势力榜月榜Top1几乎被TFBOYS承包,王俊凯和易烊千玺夺冠次数不相上下,而2016年11月开始,进入了鹿晗的“霸榜”时代,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鹿晗占据了大部分的月榜第一名。
直到2018年5月,随着《偶像练习生》的大火,蔡徐坤圈粉无数,以断层票数第一名出道,从此登上了微博明星势力榜的第一名,并且直到现在排名都没有过下降。
也是从这时开始,蔡徐坤与鹿晗的热搜数量不相上下,鹿晗在跑男的种种表现上了不少热搜词条,而蔡徐坤在出道之始一言一行也受到颇多关注。
除了“顶流”top1之外,前15名的整体排位也一直有所变化。
“流量型演员”如王凯、杨洋、赵丽颖、唐嫣、朱一龙、邓伦等排名变动幅度较大,有一部“爆款”作品就足以支撑粉丝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为ta打榜到top10。但如果长期没有作品,粉丝的“鸡血”用尽,排名也会随之下跌。但此类型的流量明星在大众心中的好感度普遍更高,毕竟在不追星的路人眼中,“有作品”才是王道。
而“爱豆”的粉丝死忠程度则更高,只要偶像能够凭借人设持续吸粉固粉,粉丝就能够一直为他应援打call,因此鹿晗、吴亦凡、TFBOYS等老牌流量几年过去了依然能够维持在明星势力榜前列。

“打榜”现象的形成与国内并不完善的榜单制度密不可分。按理来说,取决于艺人人气与粉丝氪金水平的人气榜单是粉丝pk的阵地,而传统榜单如iTunes则更看重作品质量,通过严格的把控,提供公正的口碑为大众提供选择。但在国内音乐圈不景气的当下,所有的榜单都变成了粉丝的战场。
同时,资本的推波助澜也不容被忽视,从上文的明星势力榜可见,对于很多流量明星来说,各种榜单是证明他们人气最直观的方式,榜单的排名也和各种资源挂钩。所以当虚假的数据成为了行业潜规则,粉丝为了为爱豆争取更多资源,争取团队与公司的重视,以及让爱豆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更多人眼前,只能无限的沉浸其中。
但这样的活动并不能带来更多的产业价值,只是在让更多年轻人跳进打榜的无底洞,消耗自己的时间为榜单发起方和黄牛水军送去大量金钱,成为一个恶性循环的灰色产业链。
蔡徐坤这个垃圾,打篮球和他名字一样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