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111111
知识共享平台
知识共享平台

讨教大学平台

  • 首页
  • 免费课
  • 精品课
  • 讨教题库
  • 企业服务

    hot

  • 下载APP
  • 证书查询
  • 关于我们
我问
讨教号
搜索
消息
  • 我的文章

    我的关注

    我的问答

    我的秘密

    我的评论

    我的订阅

    我的打赏

    我的钱包

    我的通知

    我的设置

    退出登录

  • ×

    登录

    讨教 | 通行证

    登录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使用微信登录

    提问 ×

    写下你的问题,准确的表述更容易得到答案

    类型话题

    选择支付方式
    您的讨教币 111 付费金额

    三螺旋模型下的创新

    西门弄斧
    2019-11-17 20:01:37
    23篇 作品
    1185 总阅读量

    在这一轮全球的工业变革中,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日本,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个模式:政府提供引导政策、学校提供知识来源、企业提供产业实践。这是典型的:三螺旋模型。该模型指导了美国很多创新机构的建立及运营,值得我们了解并借鉴。


    基本概念

    官产学融合的“三螺旋模型”(Triple Helix)在 1993年 由 亨瑞·埃茨科威兹(Henry Etzkowitz)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知识社会潜在的创新和经济发展更显著的依赖于各种知识在学校的交融,产业和政府创造各种工业的或社会的途径、以支持知识的产生、转移和应用;这是创新动态发展的本质,而创新持续上升来源于学校、产业和政府的支持以及这三者的良性互动。如下图所示:

    历经二十年的发展,TH理论形成了一套支持复杂创新动态发展的框架体系,为国家、地区及国际的创新和发展策略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目标指向

    建立官产学融合的“三螺旋模型”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创业型大学,为企业的创新与变革服务,这要求创业型大学必须同时具备“产业化视角”和“进化论视角”,因为企业是在持续进步的过程中发展的。为此,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三螺旋创新体系(Triple Helix System for Innovation)。其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螺旋创新体系回答三个核心问题:

    1. 组件 Components:大学、产业和政府等机构,以及出现在创新过程的各种因素

    2. 组件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适度的协作和冲突、协作中的领导权、可替代选项、创新网络等

    3. 功能 Function:用于描述三螺旋空间的一套行为规则,包括,知识、创新和共识空间

    其中共识空间 Consensus Spaces 的演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学校、产业和政府三个组件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 “茎细胞”,然后这个细胞带着其杂交的特点产生分裂,进化出新的知识空间、创新空间。

    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Triple Helix System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Innovation


    管理机构

    为有效的支撑TH理论的发展及应用,2006年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Newcastle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成立了 三螺旋理论研究组  Triple Helix Research Group (THRG),作为研究“官产学”卓越创新的国际中心,后于 2010年7月 并入斯坦福大学 H-STAR 学院。

    THRG 的研究领域涉及:
      - 官产学三螺旋互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开发并管理三螺旋理论体系
      - 学术创业的教育、政策及实践
      - 再教育(Higher Education)中的创新
      - 区域化及国家的创新政策与策略
      - 欧洲研究领域(ERA)对欧盟创新绩效整合的影响

    THRG 在 Marina Ranga 的带领下形成了一个全球的创新协作网络,包括:学校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学生、技术转移参与者、商业公司、国家或地区政策制定者、创新及再教育顾问、企业家、风险投资代理及投资者。


    对产教深度融合的反思

    随着智能化转型的深化开展,教育界和产业界的有效联接、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关键的话题,涉及新技术的创新、新型人才的培养、新型业务模式的应用。其中有几个话题能从 TH 模型中得到启发:

    1. 产业发展政策

    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者,其作用毋庸置疑,这个作用必须依靠 THRG 之类的专业机构,才能有效的传递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政府专业服务职能外延。

    2. 学科建设

    智能制造学科建设,需要学校的现有课程体系为基础,但也需要企业应用场景做指导,同时也要考虑区域化的发展状态,合理的定义学科发展的策略,这需要学校、产业、政府三个组件的不同基因,在这三个组件形成杂交体后,才能发展处适合该地区产业发展的知识体系。

    3. 创新体系建设

    我们在各地的创新中心,以其齐备的软硬件环境、生态圈的专家资源、丰富的行业实践,正是一个杂合体分裂生长出来的创新空间。这个空间具备了学校、产业和政府的优良基因,生长出了适合这三者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一些列加速创新的功能。在创新中心的支持下,创新不再是天才闭门造车产生的灵感、而是创新网络协作下的必然。


    关于产教深度融合,还有更多的话题等着我们去探讨,2019年我们将推出一系列的活动,和诸君一起去思考、探索,敬请留意。


    本网站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讨教。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0人打赏金额
    西门弄斧
    23篇 作品
    1185 总阅读量
    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如何利用IT改善客户体验

    可以帮助减少客户体验摩擦的7种方法

    面向业务的22个最佳项目管理工具

    5种必备的IT基础设施自动化工具

    在2020年成功定位IT的7种方法

    IT主管们分享了将IT作为一项业务来运营的见解

    热门话题 更多话题
    精益生产 质量管理 智能制造
    职场效率 项目管理 讨教
    AI 大数据 六西格玛
    ×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
    选择打赏金额
    注:打赏的收益归作者,非平台

    微信扫描支付

    打赏金额: 1元

    ×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您的讨教币
    填写您打赏讨教币数量
    输入密码

    111

    注:打赏的收益归作者,非平台

    微信扫描支付

    打赏金额: 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