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进入到分析阶段以后,我们需要识别出导致测量阶段问题的潜在原因,为了识别出这些潜在原因,我之前介绍过可以使用 第65期 改进阶段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方法收集可能的原因,并利用各种手段(比如投票等工具)筛选出那些重要的原因作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本期向大家介绍一个类似的工具-因果矩阵(Cause & Effect Matrix),该工具可以让我们在分析阶段聚焦于原因而非现象,并为问题的根本原因统一认识,由此识别出潜在的关键的Xs (输入),给予结果的方案提供支持。
下图是一个在分析阶段使用的因果矩阵的例子:
因果矩阵的构建方式和步骤如下:
1.在矩阵的行内写出具体的输出 ;
2.基于对客户的重要性为输出排名(1-10)
3.在矩阵的左列中写出过程的输入;
4.为输出确定每一个输入的关联排名;
5.将输入对应的排名相乘得出总分数;
6.选出分数高的输入
7.关注在那些分数排名高的输入上;
对于通过高分筛选出来的那些主要输入,将会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原因(XS),但是使用因果矩阵的时候需要对那些分数低的“行”(输入)进行评估,看看是不是存在不合逻辑的地方,如果有,那就要回过头去看看我们在确定关联度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设置不合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看分数低的“列”,看一下,是不是我们的输出YS在选择时考虑不全面。这样,才能让因果矩阵真正发挥作用!
工具使用经验:
在测量阶段应用到的微流程图是我们因果矩阵最佳的输入来源,因此,在收集合理输入的时候可以回过头去看看微流程;
项目团队成员对相关性的排名要达成一致,这一阶段的工作做得好会让我们更加聚焦在那些重要的输入上;
团队成员需要邀请客户对输出的重要性进行排名,这才是客户真正需要的和有效的输入。
问题:
我们在做持续改进活动的过程中,通常Y是我们需要改进的指标,是那些客户愿意买单的产品或服务,或换句话说,项目成功与否的指标只可能有一个,在因果矩阵上则有更多的Y,这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如何理解和处理呢?
学习六西格玛请添加老师微信:newlifes008